产品搜索/ Product search
产品列表/ Product list
公司名称:常州金坛精达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常州金坛区华城路288-1号 5幢2号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318860\82338860
联系人: 王忠
E-mail: jingda17@163.com
地址:江苏常州金坛区华城路288-1号 5幢2号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318860\82338860
联系人: 王忠
E-mail: jingda17@163.com
西北民族大学“十一五”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
点击次数:6021 更新时间:2010-01-03
一、学院现有实验室建设概况 1、教学实验室设置情况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5个本科专业,临床兽医、预防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3个硕士点。截止到2006年11月有本科学生867人,硕士研究生19人。2006年10月以前,有动物医学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经调整、归并、整合,设置有生物工程与技术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化与生物制药实验室、生物工艺和分离工程实验室、细胞与胚胎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动物生产与管理实验室、草业科学实验室、临床兽医学实验室、预防兽医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截止到2006年底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790.1万元,实验用房建筑面积约 11000余m2,从事实验教学的专 | ||||||||||||||||||||||||||||||||||||||||||||||||||||||||||||||||||||||||||||||||||||||||||||||||||||||||||||||||||||||||||||||||||||||||||||||||||||||||||||||||||||||||||||||||||||||||||||||||||||||||||||||||||||||||||||||||||||||||||||||||||||||||||||||||||||||||||||||||||||||||||||||||||||||||||||||||||||||||||||||||||||||||||||||||||||||||||||||||||||||||||||||||||||||||||||||||||||||||||||||||||||||||||||||||||||||||||||||||||||||||||||||||||||||||||||||||||||||||||||||||||||||||||||||||||||||||||||||||||||||||||||||||||||||||||||||||||||||||||||||||||||||||||||||||||||||||||||||||||||||||||||||||||||||||||||||||
兼职实验室人员40余人,经过新一轮的调整整合,初步完成了分层次、分专业建设实验室的基本目标;完成了实验室资源的重新配置,初步形成了实验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基本能满足目前办学的需要。 表1-1本学院教学实验室设置情况表
2、教学实验室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情况 12个专业实验室承担:细胞生物学、蛋白质工程、植物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学、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制品及检验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胚胎工程、生化制药工艺学、发育生物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家畜外科学、家畜内科学、家畜产科学、中兽医学、小动物疾病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食品添加剂、乳品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肉品工艺学、罐头工艺学、农产品工艺学、蛋品工艺学、分子生物学、家畜传染病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动物营养学、动植物检疫、食品营养及分析、普通遗传学、微生物工程等近40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 表1-2
3、实验教学改革情况 1)全面制定、修订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汇编成册;到2007年末,各实验课程均使用引进或自编的高水平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2) 到2007末,所有开设的实验中,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要占80% ,试验项目占20%。 3) 到2006末,基础课(含专业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4) 到2006末,凡实验课时在30学时以上的课程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单独计分。 4、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情况 1)要逐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到2007年末,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是以满工作量为原则。现有实验技术人员10人,到2007年末,计划达到16人。 3)到2008年末,实验技术人员高职比例达20%以上,中职比例为30-40%左右。 4)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计划,每年选派占全校实验技术人员总数的5-10%左右人次外出培训与进修。 5、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情况 为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办学宗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按照5个本科专业布局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需求,在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力争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实现院内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 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实验室运行及管理模式。 2)修订和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做到实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逐步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做到实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二、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人员 目前,我院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人员只有10人,人员严重缺编;职称结构不合理,无职称人员、中级职称只有3人、工人2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或未定级人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其中,50岁以上1人、35~50岁3人、35岁以下6人,且一半以上的人员为近两年参加工作的人员。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业务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校内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目前拥有甘肃华羚集团、中美合资兰州明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近两年,这些教学实习基地在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这些实习基地中,校内实习基地中美合资兰州明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个,校内实习基地的不足,一方面增加了教学成本,另一方面为教学实习带来不便。应结合我院专业、学科优势,充分利用榆中校区的场地优势,加快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更好的满足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实习的需要。 三、“十一五”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及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2007年7月以前建成一个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在我校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实验室资源共享体系。 1、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使其科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易操作,更能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2、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使实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专职实验人员比例趋于合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水平人才到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到2010年末,实验技术人员高职比例达20%以上,中职比例超过50%。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计划,每年选派占全院实验技术人员总数的5~10%左右人次外出培训、进修。 3、要进一步争取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经费,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步伐,按计划、分阶段完善5个本科的专业实验室,以满足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4、充分利用榆中校区的场地优势,结合我院专业、学科优势加快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校内实习基地由1个增加至3~4个,使其变为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的基地,教师科学研究的基地,服务社会的基地。 5、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及专家审定确定了各本科专业所有的具体实验项目。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提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方案。各项投资到位后,经过3~5年的建设,我院实验室每个实验项目常规仪器的配置套数平均可达到6~8套,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5%以上,现有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可达到90以上,实验可达到2人1组。 6、经过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可以预期取得比较好的管理效益,主要表现为实验室的利用率显著提高,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开出情况,将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实验室开放将取得明显进展。 7、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实验室认证工作,加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职能建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四、教学实验室建设阶段性计划
附件二 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实验室基本现状 2006年,基本完成我院在榆中校区的生化与生物制药实验室、生物工艺和分离工程实验室、细胞与胚胎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动物生产与管理实验室、草业科学实验室、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临床兽医学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等12个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任务。2007年3月新建实验室将全面投入使用。设备总价值增加了17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增加了8000 m2 。初步完成了分层次、分专业建设实验室的基本目标;初步形成了实验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基本能满足目前办学的需要。目前,我院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人员只有10人,人员严重缺编;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有些专业课实验存在验证性项目多,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少等问题;校内实习基地的不足,一方面增加了教学成本,另一方面为教学实习带来不便。应结合我院专业、学科优势,充分利用榆中校区的场地优势,加快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验室建设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使我们培养学生有鲜明的创新性,并在教学实践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日益增强的要求,由此可见,实验室建设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适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需要 2000年我院在校学生200余人,到2006年本科学生人数已增加到867人,同时,本科专业由3个增加到5个,实验室的面积、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2、缩小与其他同类院校之间的差距 在专业实验室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专业设备配置不足;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有些专业课实验存在验证性项目多,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少等问题,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差距明显,在专业性人才培养上存在极大缺陷,应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专业课实验家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软件建设,如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实验室认证工作,加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职能建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三、实施方案 用2-3年时间完成我院榆中校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在“十一五”后期完成2-3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阶段:新建12个专业实验室的基本建设(2006-2007年) 完成12个专业实验的人员安排,用房安排,仪器设备采购、调试、验收,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验室运行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制定等基础工作,使实验室尽快投入运行。 第二阶段:新建实验室装修改造(2007年) 2007年,完成无菌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动物解剖学实验室等实验室的改造,使其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 第三阶段:校内实习基地建设(2008-2010年) 利用2-3年时间,完成特种经济动物繁育基地、药用、观赏植物繁育基地实验动物养殖场等3个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更好的满足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实习的需要。 四、实施条件 1、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教学人员36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副研究员1人、职称教师共23人,直接参与5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各项目负责人的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完胜任实验室建设工作。 2、我院榆中校区共有实验用房104间,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满足当前专业实验室的设置和办学需要。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1、用2~3年时间完成12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任务,其主要工作集中在2006-2007年完成。2006年已完成基本建设任务;2007年,完成无菌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动物解剖学实验室等实验室的改造,使其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计划安排见下表。 专业实验室建设计划表
2、在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后,应充分利用榆中校区有利条件,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计划安排见下表。 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表
六、主要结论 1、通过建设,完成了分层次、分专业建设实验室的目标;完成了实验室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实验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完满足目前办学的需要。 2、解决了校内实习基地明显不足的问题,使实践教学的实施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 表1 实验室现状分析表(2005-2006年度)
表2 实验项目设置方案表
注:实验项目数量多,未在表中一一列出。 表3 教学实验设备购置初步计划表
|